Skip to content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正值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之际,武汉大学上海校友会、武汉大学健康产业联盟联合举办了本次化生医药创新与融合交叉论坛,11月4日各界校友们,齐聚上海中医药大学,共襄盛举。论坛由生科院2009级校友马丽主持。
百卅武大,健康再出发,本次活动得到了诸多校友的支持指导与殷切关怀。武汉大学上海校友会会长杜平师兄亲临现场,并上台致辞,代表上海校友会表达了对母校130周年校庆的祝福以及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未能亲临现场的武汉大学健康产业联盟会长田源师兄也特别准备了视频致辞,遥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武汉大学130周年生日快乐。
同时,田源师兄表示本次在上海举办的化生医药创新与融合交叉论坛,是化学生物医药健康领域校友难得的一次线下团聚。而且武汉大学在化学生物医药健康相关领域学科历史悠久、门类齐全、实力雄厚,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全球各地的行业精英。上海是中国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最为发达的城市,是该领域技术、人才、资金和产业的聚集地。
这次武大健康产业联盟与上海校友会一起主办论坛希望能为上海校友们创造更多学习与合作机会,共同促进上海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
武汉大学健康产业联盟会长田源视频致辞
为母校130周年华诞庆生献礼,在场校友们原地起立,齐声合唱武汉大学校歌。
在场校友合唱武汉大学校歌
正如校歌所唱:“根深叶茂育桃李,满园芬芳”。本次论坛特邀到8位化生医药领域产学研各界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代表,分为上下半场,并为校友们预留了提问互动环节。
首先第一位特邀嘉宾是化学院00级校友成昱。成昱教授目前是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导,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副主任。近年来,成昱教授聚焦微磁力调控,对接人工智能,原创性建立了微磁力超微创治疗新平台,自主研制了微磁力治疗原型机,进行从磁力调控理论到实践的医工交叉创新。本次成昱教授的分享也围绕力学信号与生命健康的关系展开,向在场校友们分享了自己在力学信号动态调控手段、微磁力靶向治疗等方面最新的学术研究进展,成昱教授目前的研究项目正在推动微磁力治疗向膝骨关节、睡眠障碍调控和恶性肿瘤治疗等方向进展,并且部分项目在动物研究上也取得了喜人的进展。
化学院00级校友成昱做主题分享
校友提问互动
2、覃文新分享《EGFR信号通路的反馈激活限制了Lenvatinib对肝癌的治疗效果》
第二位特邀嘉宾是生科院81级校友覃文新师兄。覃文新师兄现任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导,代表工作包括提高肝细胞癌的诊断率,揭示新型肝癌抑制分子,探索分步式肝癌精准治疗策略等。(在系列顶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获美国专利2项、中国发明专利3项),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课题等。
本次覃文新教授的主题分享从分析中美两国在肿瘤治疗上的生存率差距和癌种差异上切入,从临床医学的角度详细讲解了目前Lenvatinib(仑伐替尼)作为目前肝癌的一线治疗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困境。并进一步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团队利用EGFR抑制剂/Lenvatinib联合治疗肝癌的工作,近5年覃教授团队运用CRISPR高通量功能筛选技术,在肝癌治疗靶点和联合治疗策略方面进行了系统探索和深入研究,相关工作已经在Nature以封面论文发表,另有2项方案进入临床试验,并且受邀在Nature Reviews期刊发表了3篇长篇综述,对肿瘤联合靶向治疗和高通量功能基因筛选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和归纳。
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81级校友覃文新做主题分享
校友提问互动
3、陈浩分享《荧光及PET活体成像用于药效快速评价、药物筛选》
第三位特邀嘉宾是药学院05级校友陈浩师兄。陈浩师兄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博导。2011年入选武汉大学首届博士研究生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备药物化学、药理学、仪器设备交叉学科研究背景,研究方向横跨有机小分子诊疗药物研发、分子影像技术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近红外二区新型成像系统,软件算法开发等(在顶尖杂志发表50余篇研究论文,总引用3900余次),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
陈浩师兄本次的主题分享介绍了基于表型的药物发现与基于靶标的药物发现的差异点,指出了传统基于“表型” 和基于动物的药物筛选方法的缺点和局限。为了尝试能在不处死动物的条件下,获得动态变化的生理数据,以用于基于表型的药物快速筛选,陈浩师兄研究了使用活体成像技术进行药物筛选的方法,并在会场分享了自己在基于受体PET成像的探索性研究、复杂药理颅内疾病药物药效评价、炎症性肠病药效快速评价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药学院05级校友陈浩做主题分享
校友提问互动
第四位特邀嘉宾是医学院02级校友陈剑春师兄。陈师兄是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外科的副主任医师,专业方向包括功能神经外科、脑机接口的临床应用、创伤外科。陈医生在武大医学院时主攻神经外科学,同期还在武大经管院主攻医疗经济学,在华中师范大学主攻脑认知神经科学,是融通临床医学、心理学、金融学的复合资深神经外科专家。
陈剑春师兄本次的分享框架性地总结了脑机接口技术的技术原理与体系、历史发展、行业发展现状与最新的研究动态,并结合自己的专业所长,讲解了脑机接口技术在神经调控临床的应用现状,为在场校友展示了脑机接口技术广阔的应用前景。
医学院02级校友陈剑春做主题分享
校友提问互动
5、田平分享《自然启发的环丙基甲基碳正离子的重排反应》
迎来下半场,第五位特邀嘉宾是化学院95级校友田平师兄。田平师兄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创新中药研究院副院长、博导,主要致力于合成方法导向多样性分子的生理活性研究、基于靶点或计算机辅助的药物设计、利用化学生物学阐述中药单体的作用机制研究、整合现代分子工程技术创制源于中药的新药研究,曾荣获2017年德国Thieme化学杂志奖(以通讯作者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SCI论文7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9项)。
田院长作为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重点创新团队负责人,在抗脑卒中I类新药技术转让方面也拥有突出的成功经验(主要参与基于大株红景天的抗脑卒中I类新药SHPL-49项目2019年实现了技术转让,目前正在北京天坛医院开展临床II期研究)。
化学院95级校友田平做主题分享
校友提问互动
6、肖磊分享《CAR-T细胞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中/美临床试验进展》
第六位特邀嘉宾是生科院91级校友肖磊师兄。肖磊师兄拥有20多年的细胞生物学、细胞疗法和基因编辑经验,2005年回国后,曾在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研究所任研究组长,在浙江大学担任教授、转化医学院副院长,目前是斯丹赛生物的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斯丹赛十余年潜心打造专攻实体瘤CAR-T的CoupledCAR技术平台,获得鼎晖投资、软银中国资本、高特佳投资、火山石投资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
肖磊师兄从CAR-T细胞治疗的技术原理、行业发展历程入手,总结了CAR-T细胞治疗在血液瘤治疗中取得的卓越成果,借此引出CAR-T细胞治疗在实体瘤治疗的潜在可能。肖磊师兄也详细地介绍了斯丹赛生物正在研发的针对转移的二线治疗后的结直肠癌产品GCC19CAR-T中国和美国临床试验情况,相关临床数据表明GCC19CART是首个在R/R mCRC治疗中具有显著临床疗效的CAR-T细胞疗法,令人鼓舞的临床试验数据也赢得了在场校友的一片赞誉。
生科院91级校友肖磊做主题分享
校友提问互动
7、段佳分享《靶标蛋白三维结构驱动的抗体和小分子药物发现》
第七位特邀嘉宾是药学院13级校友段佳,年仅26岁便攻克了世界级难题,今年1月被破格遴选为独立PI,目前为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并担任课题组长。段佳研究员攻克了G蛋白偶联受体(GPCR)领域最难啃的糖蛋白激素受体的结构问题,进一步攻克了GPCR偏向性信号转导机制的重大科学问题,为今后设计和开发靶向GPCR疗效更好、副作用更低的药物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
段佳研究员勇担重任攻破困扰国际的世界性难题,博士毕业第二年已经是博士生导师,已经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段佳本次的分享围绕GPCR信号转导机制及相关药理机制研究展开,为在场校友介绍了NanoBiT技术应用于GPCR-G蛋白复合物组装的研究方法,并分享了自己在GPCR-GRK复合物结构研究上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基于靶标蛋白三维结构的小分子候选药物筛选和抗体药物设计的最新研究进展。
药学院13级校友段佳做主题分享
校友提问互动
8、刘顺英分享《立体多样性共价分子库及新靶点药物发现研究》
第八位特邀嘉宾是化学院01级校友刘顺英师姐。刘顺英师姐是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导,主攻抗罕见肿瘤的新靶点和原创性药物发现研究,主要通过发展高效合成技术,自建特色立体多样性共价分子库,结合药物化学及化学生物学等手段,研究多组分反应、不对称合成、超分子催化、表面功能化纳米材料等。(共发表科研论文75篇、授权专利22项),曾是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
刘顺英教授针对目前新靶点的开发困境,分享了自己在快速构建立体结构多样性共价分子库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讲解了相关研究在抗骨肉瘤(SJSA-1)潜在新靶点发现中取得的成果,刘顺英教授目前正在研究推进“项目+资本”的有机结合,有望加快项目落地转化和产业化。
化学院01级校友刘顺英做主题分享
学术引领,创新驱动,本次论坛成果斐然,各领域融合交叉未来可期!在各位校友的鼎力支持下,本届论坛圆满成功,会后部分校友共享交流晚餐,也期待各领域校友未来密切合作,再创佳绩!
特别感谢武汉大学健康产业联盟秘书长,武汉大学上海校友会化生医药分会秘书长杨正茂对本届论坛各项筹备工作的鼎力支持,武汉大学健康产业联盟副秘书长李风翔对整体活动的组织策划,药学院03级校友徐见容老师对场地及会务的倾力协调,以及秘书处肖强海、马丽、杨四分、金剑峰、邓宇亮、张可頔等各位校友的齐心协力。
(武汉大学健康产业联盟秘书处 张可頔供稿编辑)